当骨折遇上畸形愈合,我们该如何为患者实行精准治疗?
近年来,我院数字智能骨科联合实验中心的3D打印技术,正在为复杂骨伤患者开启「精准矫形」新时代。
案例一
骨折术后手腕变形 移位骨块致关节“罢工”
50多岁的老陈(化名),因外伤导致手腕部(右桡骨远端)骨折,在当地医院治疗后发现右腕部竟逐渐畸形,而且关节活动障碍,常常疼痛难忍
我院上肢科医疗学科带头人郭颖彬主任接诊后,发现老陈手腕的关节面骨块已经移位,并畸形愈合了,这是导致他手腕活动障碍和疼痛的主要原因。根据老陈的情况,郭主任制定了“取出内固定钢板+3D打印导板辅助截骨矫形+再次内固定”的治疗方案。
我院数字智能骨科联合实验中心调取了老陈的CT数据,对骨骼进行了三维形态还原,经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截骨,选择了最佳的截骨线和截骨后复位高度,再进行截骨导板的制作。
导板就像一个精密的导航仪,帮助手术医生简化了截骨步骤,缩短了整体手术时间,提高了手术精准度。术后老陈腕部功能和外观明显改善,高兴地说道:“现在骑电动车、干家务活都不疼了!
案例二
童年旧伤成心结 伸直手臂笑开颜
26岁的阿莲(化名),因儿时外伤后治疗不规范,导致肘关节外翻畸形。为恢复正常的外观,她找到了我院上肢科团队,郭主任建议她进行截骨矫形。
常规的截骨矫形方案,要在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的角度,徒手用尺子进行截骨线绘制,再用摆锯进行截骨,难免会出现水平面、角度、方向的误差。
但在我院数字智能骨科联合实验中心,术前就可以通过CT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在体外1:1复制骨骼结构,反复模拟确定最佳截骨方案。
在导板辅助下,肘外翻畸形的手术治疗顺利结束,相比以往的常规操作,手术过程规范简便,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减少,术后患者的肘关节恢复了正常的外观,保留了完整的活动功能,阿莲完成了自己的心愿,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。
数字智能骨科联合实验:
开启精准医疗新篇章
自我院数字智能骨科联合实验中心成立以来,3D打印技术已被应用于各骨科亚专业高难度患者术前规划、术中导板、术后辅具应用等临床与科研需求。同时,3D打印技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结构,制作个性化的假体、截骨导板和植入物,引导医生进行精确的钻孔、截骨和对位等操作,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,减少手术风险,为患者带来更精准、更安全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。